本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风景园林系列课程思政为主题,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融合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插花艺术》和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园林花卉学》《园林树木学》等课程建设经验,全面推进园林、园艺、城乡规划、建筑学等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双向内容供给。
一、建设发展目标
表:风景园林课程思政特色化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发展目标
二、总体建设思路
以2023版人才培养方案以专业核心课程为主轴、以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为支撑的“一轴两翼”知识体系,强调体系的系统性和地域性。从政治认同、专业素养、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四个层面,构建课程思政体系。
三、课程思政研究特色
风景园林系列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要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注重把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增强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意识,寻找知识点中思政元素的映射点与融入点,注意与实践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所思所想、社会热点、国际国内形势、现实问题等导入教学内容,课程突出培育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增强课堂吸引力。
因此,结合风景园林课程的教学特点,将课程划分为四大模块,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育人目标。如下图所示。
在课程专业知识体系中融入理想信念教育、传统文化教育、法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深化学生的家国情怀,开阔学生的时代视野,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富有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掌握风景园林专业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致力于生态环境改善和保护地区风景资源,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与种植养护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四、典型案例实施总结(以《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为例)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思政融合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如下
2.教学方法改革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叉、直观性好、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等特点,教学方式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法强调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有利于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见下图):启发式教学、讨论互动式教学、利用线上课程资源补充教学。
3.课程考核评价的方法
探索多元考核教学评价方式,考核方式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课程思政能否最终落实的有效保证和检验手段。建立以价值取向和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开放式考核体系,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