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特色专业——园林(090502)
日期:2025-06-13  发布人: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一、专业概况

园林专业开设于2009年,围绕城乡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主题,开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教融合的教学平台,以服务地方经济、支撑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事业为导向,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城乡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有相对系统的园林基础理论和规划设计技能,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放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具有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传承理念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园林专业2013年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6年顺利通过河南省本科专业教学质量评估,2018年园林教研室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019年获批为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得河南省民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资助项目,2021年完成河南省新农科实践教学改革项目1项,2023年作为河南省风景园林重点学科支撑专业,获批风景园林专业硕士授予点立项建设单位。

二、特色优势

1.以培养工农结合的新型园林人才为核心,通过校企、校地、校政三结合实践教学,构建了“基于工作站模式的一核一站三平台”新农科人才培养模式。

2.遵循OBE教育理念,以行业典型的工作项目为依托,实施市场需求型课程设置机制,紧密结合岗位职责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确定基础课与专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及时更新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3.突出应用型园林人才培养,改革创新教学质量评价,确立了能力取向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以能力考核为主要取向,加大实践教学和过程性考核比重,形成理论测试、实践操作、设计竞赛、顶岗实习多管并用的考试评价体系。

三、师资力量

园林专业现有1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资助计划人选1人。园林教研室荣获2018年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基础组织称号,教师团队完成省级教科研项目6项,市厅级项目20余项;获得河南省高等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11部、编写校本教材6部,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2项。

四、建设举措

1.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深入贯彻OBE教学理念,校企联合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剖析园林设计、植物养护,园林工程施工等岗位所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按知识点和实践能力点的关联和逻辑关系,形成“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五个模块”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一条主线”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线;“两个重点”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五个课程模块”即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职业接口课程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

在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师的讲、学生的学和做融合为一体,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全真的教学环境,采用“边教边学、边学边练、边练边做”的方式,将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

3.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

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原则,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校企、校地、校政合作,组建实践教学团队,面向社会开展专业实践服务,进一步实现实践教学仿真化、职业化发展。实施运行以“走出去”的社会化项目创作实战,和“请进来”的行业专家校内理论知识讲授相结合的项目化实践教学新方式;依托狗万滚球,狗万app插花花艺协会、商丘市园林花木行业协会等行业专业团体,策划筹办商丘市范围内的学科竞赛,实施新农科实践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园林青年“上山下乡”活动。

4.强化青年教师培养,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

以学科建设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术队伍整体水平为中心,以自身培养与引进为主要途径,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以实践基地为依托,打造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精通、实践经验丰富具有科研创新能力的的双师型教师梯队。

在青年教师培养中,实施了“五结合”的培养途径。第一,骨干教师培养与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相结合;第二,校内培养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第三,校内基地锻炼与校外一线锻炼相结合:第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第五,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

点击数: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