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控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我院从“制度建设、过程监控、评估反馈、持续改进”四个维度实施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测,力求形成闭环管理。
一、制度化建设,构建质量监控框架
1.质量标准
依据国家专业标准、行业需求和学校办学定位,制定园林、园艺、城乡规划、食品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造价、智慧建造等7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明确毕业要求和课程目标,明确教学各环节的学时学分、教学内容及考核要求。依据学校文件精神,细化教学规范文件,如教学大纲审核流程、课堂行为准则、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确保教学行为有章可循。
2.组织保障
成立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教学质量督导委员会,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学生代表参与,统筹学院质量监控决策。设立专职教学督导组,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的指导下,负责日常听评课、常态化教学巡查与反馈。
二、全过程监控,覆盖教学关键环节
1.课前准备监控
组织专家对新开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选用、考核方案进行论证,确保内容与培养目标匹配。实施新教师试讲制度,组织教学团队集体备课,确保教学能力达标。
2.课堂教学监控
制定督导听课计划,覆盖不同职称、课程类型教师,尤其是刚上讲台教师。重点关注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思政融入等维度。每周开展查课巡课,公布学生出勤率、评选优秀课堂。
3.实践与考核监控
制定详细的实习实训方案,抽查学生实习日志,现场督查、问卷调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每次考试前对试卷命题难度、区分度、评分标准等进行抽样检查,规范考核流程及要求,杜绝随意性。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论文、答辩流程等进行督导检查,确保论文(设计)质量。
三、多维度评价,全方位精准反馈
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的指导下,开展“”四位一体”综合质量评价。每学期期中和期末,组织学生进行评教,侧重因材施教、教学效果的评价。学期过程中组织同行教师交叉听课,侧重专业内容前沿性、教学创新性评价。校级督导组和学院督导组全覆盖进行听评课,重在教学方法、教学能力的评价。二级学院领导评价,重在教学规范、教学纪律的评价。每学期整合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领导评价,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对比,融合日常教学巡查、三期教学检查,试卷、论文、教案、大纲专项检查等,精准反馈,制定改进措施,持续提升。
四、持续改进机制,闭环管理促提升
定期开展教研室活动,针对检查督导中发现的共性问题组织专题研讨,如:如何提升课堂互动有效性。对评价靠后的教师,制定帮扶计划,安排导师,参加教学培训等。
将教学质量与职称评审、绩效分配挂钩,参加学校举办的校长教学质量奖和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以赛促教,激励创新
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毕业设计答辩、课程设计评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将产业需求直接反馈至教学端。
通过以上措施,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实现从“被动检查”到“主动提质”、从“经验判断”到“数据支撑”、从“单点改进”到“系统优化”的转变,最终形成“标准-执行-监测-改进”的质量文化生态。
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
2024年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