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 教学督导总结
一、本学期调整了教学督导组
组 长:王增文
副组长:何玉巧
成 员:王润平 冯宇红 巩长虹 王 立 胡进才 谢书民 张 辉 刘广辉 米学军 刘双贵 熊作勤 项桂兰 孙晓琴
二、本学期督导工作安排
周次 | 主要工作内容 | 负责人 |
1 | 第一周教学秩序检查 | 王增文 何玉巧 |
2 | 2024毕业论文材料检查 | 王润平 冯宇红 |
3 | 2025届毕业论文工作启动和学生考研情况动员 | 巩长虹 王 立 |
4 | 课程思政情况检查 | 胡进才 谢书民 |
5 | 2024级新生开课情况检查 | 张 辉 刘广辉 |
6 | 教师教案和课件情况专项检查 | 米学军 刘双贵 |
7 | 教学技能大赛 | 熊作勤 项桂兰 |
8 | 导师助教制落实情况检查 | 孙晓琴 |
9 | 期中师生座谈会 | 王增文 何玉巧 |
10 | 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专项检查 | 王润平 冯宇红 |
11 | 教学秩序检查 | 巩长虹 王 立 |
12 | 期末考试试题命题质量专项检查 | 胡进才 谢书民 |
13 | 期末教学文件专项检查 | 张 辉 刘广辉 |
14 | 期末师生座谈会 | 米学军 刘双贵 |
15 | 期末教学秩序和期末考试准备情况检查 | 熊作勤 项桂兰 |
16 | 期末考查纪律巡查 | 何玉巧 孙晓琴 |
17 | 期末考试纪律巡查 | 王增文 何玉巧 |
18 | 期末考试试卷批阅情况专项检查 | 王润平 冯宇红 |
三、本学期教学督导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日常教学秩序的检查督导
1.开展了教学检查
本学期我院督导专家认真进行了各项教学检查。除上面列表中的各项检查以外,重点进行了教学档案督查,认真填写了《教学档案督查记录册》。另外,在教务处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之前,我院督导先进行分院自查,确保了日常教学工作顺利有序、保质保量完成。
2.开展日常巡查
建立了“天天巡查、周周总结”的常态化巡查机制,对教学秩序进行全覆盖无死角的巡查。重点巡查教师的授课秩序、课堂管理,学生的到课率、听课率等课堂教学环节,日常教学文件的准备情况,教学设备的准备情况等,认真填写了《日常教学情况巡查记录册》。
3.开展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师教案的撰写情况、课件的制作情况;课程思政准备和开展情况;毕业论文工作的推进情况;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情况;期末考试试卷的命题质量和批阅情况;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安全稳定情况等方面。本学期为配合审核评估,全面督查了5个学期的共计1445份试卷,近两届1395份毕业论文和4514份实习报告,认真督查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督查了各项规章制度的修订和教师档案的整理情况。
(二)课堂教学督导
1.认真听课评课
本学期我院督导员根据学校有关督导工作的精神,按照《人文学院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听评课情况分配表》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对所有老师进行听课全覆盖,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打分,分出等级,拉开档次,找出问题,提出措施,反馈整改,甚至个别谈话,以期达到激励优秀,督促后进,人人进步的高效、优质课堂。
2.定期信息收集
本学期我院定期收集统计督导员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反馈,总结问题,找准命脉,精准施策,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3.新教师的导师助教制
根据学校要求,我院积极推进落实新教师的导师助教制,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找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并跟踪听课,重点督促。
狗万滚球,狗万app导师助教制培养人员信息汇总表 | |||||||
序号 | 青年教师 姓名 | 性别 | 出生年月 | 毕业学校 | 最后学历 | 导师姓名 | 导师职称 |
1 | 崔晓桐 | 女 | 2000.5.16 | 河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谢书民 | 教授 |
2 | 赵闪闪 | 女 | 1996.09 | 山东大学 | 硕士 | 张辉 | 副教授 |
3 | 成研言 | 女 | 2000 .7.8 | 河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张青波 | 副教授 |
4 | 程远艳 | 女 | 2000.2.11 | 渤海大学 | 硕士 | 张青波 | 副教授 |
5 | 冀梦珂 | 女 | 1998.08 | 云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熊作勤 | 教授 |
6 | 赵雨露 | 女 | 1999.08 | 沈阳师范大学 | 硕士 | 许舜张连云 | 讲师教授 |
7 | 张蓉榕 | 女 | 1999.07 | 南宁师范大学 | 硕士 | 冯宇红 | 教授 |
8 | 李洁 | 女 | 1993.02 | 哈尔滨师范大学 | 硕士 | 冯宇红 | 教授 |
9 | 翟鹏伟 | 女 | 1998.01 | 滨州医学院 | 硕士 | 王润平 | 教授 |
10 | 殷潇潇 | 女 | 2001.03 | 宁波大学 | 硕士 | 王润平 | 教授 |
11 | 刘议文 | 女 | 1997.06 | 河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侯亚萍肖爱芝 | 讲师教授 |
12 | 李萌萌 | 女 | 1999.12.29 | 天水师范学院 | 硕士 | 高恒忠 | 教授 |
13 | 余柯璇 | 女 | 1998.12 | 河北大学 | 硕士 | 米学军 | 教授 |
14 | 贾路阳 | 女 | 1996.0318 | 辽宁大学 | 硕士 | 刘双贵 | 副教授 |
15 | 艾慧敏 | 女 | 1997.03 | 河北大学 | 硕士 | 刘双贵 | 副教授 |
16 | 孙宜静 | 女 | 1998.02 | 天津外国语大学 | 硕士 | 项桂兰 | 副教授 |
17 | 刘笑颖 | 女 | 1999.03 | 内蒙古师范大学 | 硕士 | 王立 | 教授 |
18 | 赵慢慢 | 女 | 1999.02 | 延安大学 | 硕士 | 胡进才 | 副教授 |
19 | 王晨舒 | 女 | 1999.05 | 山西大同大学 | 硕士 | 胡进才 | 副教授 |
20 | 樊瑞婷 | 女 | 1999.02 | 黑龙江大学 | 硕士 | 孙晓琴 | 副教授 |
21 | 过江丽 | 女 | 1999.10 | 湖南理工学院 | 硕士 | 孙晓琴 | 副教授 |
22 | 王惠娟 | 女 | 1998.09 | 云南师范大学硕士 | 硕士 | 项桂兰 | 副教授 |
23 | 黄玉娟 | 女 | 1998.1 | 吉林师范大学 | 硕士 | 巩长虹 | 正高 |
24 | 王磊 | 男 | 1995.12 | 江西师范大学 | 硕士 | 刘彩霞刘翠花 | 讲师副教授 |
25 | 梁宜萌 | 女 | 1999.04 | 重庆师范大学 | 硕士 | 刘广辉 | 副教授 |
26 | 张还珠 | 女 | 1999.07 | 河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刘广辉 | 副教授 |
27 | 杨潇楠 | 女 | 2000.06 | 河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张富林、李慧敏 | 副教授 |
28 | 于凤 | 女 | 1998.11 | 山西师范大学 | 硕士 | 张富林、李慧敏 | 副教授 |
29 | 张君君 | 女 | 1997.03 | 河南大学 | 硕士 | 韩洪波、胡杏培 | 副教授 |
30 | 刘诗敏 | 女 | 1998.09 | 成都大学 | 硕士 | 韩洪波、胡杏培 | 副教授 |
31 | 崔梦婷 | 女 | 1998.08 | 大理大学 | 硕士 | 赵福亮、范静静 | 中教高级 |
32 | 张一鸣 | 女 | 2001.08 | 宝鸡文理学院 | 硕士 | 赵福亮、范静静 | 中教高级 |
33 | 任高君 | 女 | 2000.01 | 河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张江远、宋振 | 中教高级 |
34 | 李林静 | 女 | 2001.1.14 | 河南师范大学 | 硕士 | 张江远、宋振 | 中教高级 |
35 | 刘晓宇 | 女 | 1999.03.11 | 福建师范大学 | 硕士 | 景盛泉 | 副教授 |
36 | 李凌云 | 女 | 2000.07 | 安徽师范大学 | 硕士 | 景盛泉 | 副教授 |
37 | 张冠军 | 女 | 1999.11.22 | 吉林师范大学 | 硕士 | 解传锋、卢爽 | 副教授 |
38 | 程颖 | 女 | 2001.03 | 广西师范大学 | 硕士 | 解传锋、卢爽 | 副教授 |
39 | 褚梦霞 | 女 | 2000.10.03 | 吉林外国语大学 | 硕士 | 李志磊、彭恩会 | 中教高级 |
40 | 李亚青 | 女 | 1999.01.02 | 喀什大学 | 硕士 | 李志磊、彭恩会 | 中教高级 |
41 | 陈月 | 女 | 1998.0916 | 重庆师范大学 | 硕士 | 王艳峰、田慧丽 | 中教高级 |
42 | 黄梦迪 | 女 | 1999.04 | 信阳师范大学 | 硕士 | 何玉巧 | 副教授 |
43 | 靳娜娜 | 女 | 1992.11 | 浙江师范大学 | 硕士 | 王艳峰、田慧丽 | 中教高级 |
44 | 孙梦连 | 女 | 1996.12 | 喀什大学 | 硕士 | 巩长虹 | 正高 |
45 | 谢雨含 | 女 | 1998.01 | 湖北师范大学 | 硕士 | 何玉巧 | 副教授 |
导师帮扶内容:
(1)教学技能:包括课程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估等方面的经验分享;
(2)科研指导:帮助青年教师了解科研项目的申请流程,论文撰写与发表技巧等;
(3)职业发展:提供职业规划建议,帮助青年教师明确发展方向,并给予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4)心理辅导:关注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5)学术交流:鼓励并协助青年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拓宽视野,建立学术网络。
实施方式:
(1)定期会面: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定期安排一对一的会谈,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经验。
(2)观摩学习:青年教师可以旁听指导教师的课程,从中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同时,也可以邀请指导教师旁听自己的课程,以便获得反馈。
(3)共同研究:鼓励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合作开展科研项目,共同发表论文。
通过一个学期的指导帮扶,本学期新进45位青年教师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他们基本上都能恪尽职守,努力工作,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上不断进步,因材施教,注意师生深入互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基本上都站稳了讲台,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为今后成为优秀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学风的督导
1.在学生中推动开展树立优良学习风气活动,建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正常的学习秩序。
2.本学期深入课堂,调查学生到课、听课、参与教学互动等情况,对加强学生管理、促进学风建设提出建议。
3.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对教学的需求。
本学期人文学院学风督导工作顺利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督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整体学习秩序和纪律有明显改善,出勤率高,课堂参与度良好,展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学院组织的学术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未来,我们将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沟通,不断完善学风督导工作机制,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督导
1.对分院教学运行管理工作实施情况、状态和质量情况进行了督查;
2.对教学规章制度执行、效果情况进行了督查;
3.检查评估了分院专业建设与管理;
4.配合学院领导重视考风、考纪教育,严把试卷批改环节,维护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规范和撰写规范。
5.本学期召开了两次师生座谈会,听取师生对教学管理和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四、本学期督导成效评价
本学期的教学督导工作紧密围绕提升教学质量这一核心目标,全面覆盖教学秩序、课堂教学、学风建设及教学管理各环节,体系完善、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优良学风的形成提供了坚实保障。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秩序规范有序,基础保障坚实有力
日常检查与巡查卓有成效: 通过建立“天天巡查、周周总结”的常态化机制,实现了教学秩序的全覆盖、无死角监控。分院自查与日常巡查相结合,有效前置了问题发现与解决环节,确保了期初、期中、期末等关键节点教学工作的平稳运行。教师授课状态、课堂管理、学生到课听课情况、教学文件与设备准备等环节得到有效监督,教学基本秩序井然有序,为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师发展持续赋能
听评课工作深入扎实,反馈整改形成闭环: 严格执行“全覆盖”听课要求,在客观公正评价的基础上,注重分层反馈(分等级、找问题、提措施)和跟踪整改(反馈、个别谈话)。这一闭环机制有效激发了教师改进教学的内生动力,对“激励优秀、督促后进”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与优质高效课堂的建设。
新教师培养机制有效落实: 积极推进并落实新教师导师助教制,通过“传帮带”和跟踪听课,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角色、掌握教学技能、探索教学风格,缩短了成长周期,保障了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起点,为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
(三) 学风建设氛围浓厚,学习状态有效改善
学风建设活动成效显现: 推动开展的优良学风建设活动,营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对建设良好学习环境和维护正常学习秩序起到了积极作用。
学生意见渠道畅通,教学相长氛围形成: 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广泛收集学生对教学质量和教学需求的评价,使学生意见成为改进教学的重要参考,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促进了“教学相长”良好氛围的形成。
(四) 教学管理规范高效,质量保障体系健全
教学运行管理监督到位: 对分院教学运行管理状态和质量的督查,有效保障了教学计划的有序执行和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了教学工作的顺畅高效。
规章制度执行有力: 督查教学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强化了制度的权威性和执行力,促进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本学期的教学督导工作体系健全、运行高效、成效显著。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督导活动,有效规范了教学秩序,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积极促进了优良学风的形成,有力保障了教学管理的规范运行。督导工作不仅发挥了重要的监督保障作用,更在诊断问题、反馈改进、促进教师发展、服务学生成长等方面展现了强大的助推功能,为学院整体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后续工作可在深化督导结果运用、强化个性化精准帮扶、探索智能化督导手段等方面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督导工作的效能与价值。
五、本学期督导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本学期的教学督导工作虽成效显著,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之处,核心在于督导反馈的及时性、有效性以及工作环节的衔接度方面:
反馈及时性有待提升: 日常巡查、听课及专项检查中发现的具体问题,有时未能第一时间精准传达至相关责任人;部分专项检查结果的分析与书面反馈周期偏长,影响了对即时教学改进的指导时效。
反馈有效性有待加强:部分反馈信息停留于现象描述,缺乏对问题根源的深度剖析,导致改进方向不够明确。对整改措施的落实及效果的跟踪、评估、闭环管理机制不够刚性,存在整改效果不佳却跟进不足的情况。针对不同教师(尤其“后进”教师)的个性化、建设性指导建议有时不足。
工作衔接度有待优化:督导组内部按周分工,但成员间关于前期问题与后续重点的主动信息共享与协同有待加强,影响问题的持续追踪。督导收集的深层信息(如师生意见)向教学管理核心决策(如资源配置、制度优化)的有效转化和深度融合尚有空间。
“督”(发现问题)与“导”(引导帮扶)的平衡需再把握,针对普遍性问题的系统性支持与督导环节的衔接不够紧密。这些问题影响了督导信息流转的效率、反馈价值的发挥以及“发现问题-反馈-解决-评估”闭环的顺畅运行,是下一阶段督导工作深化与改进的重点方向。
上一篇:没有信息
下一篇:主动应变 持续加强质量文化建设
【关闭】